如今,由於有龐大的人口生活在中國溪及其支流的舢舨船上,遂有無數水上服務應運而生。
另外合規付出的成本代價也是讓企業卻步的一大原因。Instagram美國境內的成長將首次跌至個位數 2018年時Instagram在美國境內的使用者數量成長首次來到10.1%,而進入2020年後結算2019成長率更是首次跌至個位數來到6.7%。
就像GDPR在2018經歷的陣痛期,企業遵循CCPA是一場長時間奮戰,即使是初期有信心完全遵循法規的企業也可能順應法規的變遷,採行逐步改革,因此在1/1前完全合乎法規顯得相當困難。實至今日,仍然有過半的美國企業尚未完全遵守CCPA。事實上,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(FTC)在認定「兒童專用」的影片定義上相當模糊,廣泛的定義包括內含熱門卡通人物以及兒童玩遊戲的影音內容,而個人影音創作者若在被認定「兒童專用」的影片上播送廣告,將因違反COPPA被處以罰金,而在創作者界造成不小的恐慌。Instagram目前是全美境內滲透率僅次於臉書第二強的媒體,雖然面對強敵環伺的環境以及成長率趨緩的問題,但依舊會維持第二大社群平台的地位,而且遙遙領先其餘競爭者。近期Instagram的廣告營收以驚人的速度成長,2019年坐擁90億4500萬美金的營收,2020更是可能翻倍跳來到130億8600萬美金的獲益。
作者提供 eMarketer表示這項數據的更動主因是25至34歲的使用者成長率雖然有11.4%,但更年長的使用者加入Instagram的數量不如預期。短影片為何能在中國造成流行?來自中國的快手公司公關何安妮認為,短片和其餘OTT服務有了互補效應,也同時提供如今快步調的現代人一個新的選擇文資委員李乾朗、詹添全、劉淑音、薛琴、戴寶村去年10月成立專案小組並進行會勘,初步認為「馬場町刑場」具史蹟保存價值,於今天下午3時召開的文資審議會審議,會中一致通過登錄為「史蹟」。
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的「不義遺址資料庫」中寫道,依現有資料顯示,當時在馬場町刑場負責槍決行刑的部隊應為憲四團,最遲在1949年即有馬場町刑場的槍決紀錄,1951至1953年是執行槍決最密集的時期,1954年逐漸轉由安坑刑場執行槍決。「馬場町刑場」位於台北市萬華區馬場町紀念公園內,種類屬於災難場所,原址為日本陸軍所設立的「台北練兵場」,為步兵操練與騎兵學習馬術的場所,後改為非刑場。(中央社)台北市文化局昨(16)日召開文資審議委員會,通過槍決不少政治犯的「馬場町刑場」登錄為「史蹟」,不僅是全台北市首處史蹟,也是繼「馬赫坡古戰場」後全台登錄的第二處史蹟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說,台北市有多個發生重大事件的場域,希望市民未來行經馬場町一帶時,能對白色恐怖歷史事件更為了解。
在馬場町受槍決的雖大多為政治犯。即使有類似的,也只歸納到「古蹟」或是「歷史建築」類
而對萊拉而言,屋頂是她僅存的「自由淨土」,她可以在那裡沉思,向麥加朝拜,尋求心靈的慰藉。所以《菠蘿蜜》雖為劇情片,但在風格上仍延續了廖克發過去在紀錄片中的方式,真實自然的表現,帶領觀眾瞭解許多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,反而更具有觸感,彷彿看到一個被注射過顯影劑的事實,赤裸裸的攤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機的鏡頭前。一次是一凡與父親的激烈爭吵,最後誤砍了父親的手指,第二次則是一凡在台灣打工時,半截手指出現在切肉刀的另一側。斷指,在影片中出現兩次,是無言的強烈控訴。
文:Lisa影評快遞 父子衝突、種族對立、顛沛流離、生離死別,躑躅於當下與過往的生命經驗,半世紀前的馬來西亞歷史,透過鏡頭的折射,將對世事的感嘆,對現實無奈,甚至帶有憤世嫉俗的情緒,全都在相濡以沫的情結中表裡交錯,在漂泊中尋求情感上的平衡。對於廖克發的深刻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。讓議題討論和角色刻劃的比重,在電影裡平分秋色。早在 2012 年,他的《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》就曾獲優良電影劇本獎,2014 年由光點華山電影院為他所舉辦的個人電影作品展,名稱亦為「菠蘿蜜飄香的漫長等待」,2017 年,長片企劃案《菠蘿蜜的愛》獲選坎城影展世界電影工廠新導演工作坊,直到今年,這顆「菠蘿蜜」終於成熟且開支散葉,終於在 2019 年在釜山影展世界首映,也成為高雄電影節的閉幕片,更獲得本屆金馬獎「最佳新導演」提名。
所以,不論是在馬來西亞、在台灣,或是菲律賓,菠蘿蜜在廖克發的鏡頭下,塑造成情感與記憶傳承的樞紐。因此,用「斷指」借古喻今,暗指馬來人的排華情結,也預示了一凡決心遠離家鄉,而之後如願到了台灣,卻也只能長期的被打壓、被排擠。
廖克發在訪彈中曾提到:「砍掉手指」在阿拉伯文裡意味著「被放逐的人」,在被家族放逐後遠離這個地方,永不回來。在電影的一開始,逃避追緝的母親將嬰孩放在菠蘿蜜的外殼中,後來菠蘿蜜也出現於小菠與母親共處的情景中、一凡在家中與父親衝突時的餐桌上,以及後來一凡在台灣與萊拉相戀的美好時光裡。
一凡在屋頂上烹煮、啜飲、抽煙,就像是失根的蘭花,雖然自由了,但卻有些無所適從。半世紀以前的參與馬來西亞共產黨的母親(陳雪甄飾)與兒子小菠(官佳賢飾)的森林游擊,之後又經歷了生離死別。在離鄉背井的思念中,一株菠蘿蜜小樹苗鼓舞了堅苦卓絕的決心。劇中的男女主角吳念軒與Laila Ulaou,也都褪去明星的光環,不但讓自己回歸為素人,也努力投入所扮演的角色,表現出樸實無華的底層況味。要不然那株在台灣種下的菠蘿蜜小樹,何以能持續飄香並且成為希望的象徵呢? 屋頂,也成為這電影中成為另一個重要的符號,彷彿是秘密基地一般的,承載了回憶、歷史、鄉愁、逃避、慰藉等等複雜情緒,似乎在異鄉的屋頂上得到了片刻喘息,也是一種由下而上被排擠後的邊緣地帶。為了還原歷史現場,除了盡量減少對白及過多的影像效果,也將拍攝場景拉到了馬來西亞北部的森林,正是馬共當年的活動範圍,同時刻意減低了畫面色彩的飽和度,影片中所使用的服飾、旗幟、敬禮手勢等,都經過詳加考證,原汁原味的呈現當時的社會氛圍。
為保留歷史原貌,陳雪甄以紮實的演技,揣摩出那種有口難言的壓抑,與廖克發多年合作的絕佳默契自然不在話下。馬來西亞大學生一凡(吳念軒飾)在家鄉受同儕的排擠,在家中與父親長年的緊張關係,來到台灣後與菲律賓移工萊拉(Laila Ulao 飾)的異地相依,最後是如何在飄忽不定中尋求自我的認同?又怎麼拼湊出自己與家族、國族之間的那一大塊記憶體呢? 菠蘿蜜,可謂馬來西亞人的國民水果,那獨特的果香,在熱帶地區持續飄香,也是生活在東南亞地區人們最重要的味覺記憶。
在這部影片中,雖採用非線性的表述來強調某些既有的事實,但兩位導演廖克發與陳雪甄,巧妙的運用菠蘿蜜來穿越時空,成為「混齡溝通」的最大公約數,也彷彿化身為故事線的GPS、一個至高無上的電影符號,更開啟他的家族尋根之旅。雖說一凡與萊拉的相知相惜,是殘酷的現實生活中的相濡以沫,但也是廖克發用溫柔的眼神回看國族的歷史,用堅定的語氣向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。
在顛沛流離的世代中,香甜的滋味淡化了現實生活的苦楚斷指,在影片中出現兩次,是無言的強烈控訴。
馬來西亞大學生一凡(吳念軒飾)在家鄉受同儕的排擠,在家中與父親長年的緊張關係,來到台灣後與菲律賓移工萊拉(Laila Ulao 飾)的異地相依,最後是如何在飄忽不定中尋求自我的認同?又怎麼拼湊出自己與家族、國族之間的那一大塊記憶體呢? 菠蘿蜜,可謂馬來西亞人的國民水果,那獨特的果香,在熱帶地區持續飄香,也是生活在東南亞地區人們最重要的味覺記憶。所以,不論是在馬來西亞、在台灣,或是菲律賓,菠蘿蜜在廖克發的鏡頭下,塑造成情感與記憶傳承的樞紐。所以《菠蘿蜜》雖為劇情片,但在風格上仍延續了廖克發過去在紀錄片中的方式,真實自然的表現,帶領觀眾瞭解許多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,反而更具有觸感,彷彿看到一個被注射過顯影劑的事實,赤裸裸的攤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機的鏡頭前。讓議題討論和角色刻劃的比重,在電影裡平分秋色。
而對萊拉而言,屋頂是她僅存的「自由淨土」,她可以在那裡沉思,向麥加朝拜,尋求心靈的慰藉。要不然那株在台灣種下的菠蘿蜜小樹,何以能持續飄香並且成為希望的象徵呢? 屋頂,也成為這電影中成為另一個重要的符號,彷彿是秘密基地一般的,承載了回憶、歷史、鄉愁、逃避、慰藉等等複雜情緒,似乎在異鄉的屋頂上得到了片刻喘息,也是一種由下而上被排擠後的邊緣地帶。
在這部影片中,雖採用非線性的表述來強調某些既有的事實,但兩位導演廖克發與陳雪甄,巧妙的運用菠蘿蜜來穿越時空,成為「混齡溝通」的最大公約數,也彷彿化身為故事線的GPS、一個至高無上的電影符號,更開啟他的家族尋根之旅。在電影的一開始,逃避追緝的母親將嬰孩放在菠蘿蜜的外殼中,後來菠蘿蜜也出現於小菠與母親共處的情景中、一凡在家中與父親衝突時的餐桌上,以及後來一凡在台灣與萊拉相戀的美好時光裡。
在顛沛流離的世代中,香甜的滋味淡化了現實生活的苦楚。為保留歷史原貌,陳雪甄以紮實的演技,揣摩出那種有口難言的壓抑,與廖克發多年合作的絕佳默契自然不在話下。
早在 2012 年,他的《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》就曾獲優良電影劇本獎,2014 年由光點華山電影院為他所舉辦的個人電影作品展,名稱亦為「菠蘿蜜飄香的漫長等待」,2017 年,長片企劃案《菠蘿蜜的愛》獲選坎城影展世界電影工廠新導演工作坊,直到今年,這顆「菠蘿蜜」終於成熟且開支散葉,終於在 2019 年在釜山影展世界首映,也成為高雄電影節的閉幕片,更獲得本屆金馬獎「最佳新導演」提名。一凡在屋頂上烹煮、啜飲、抽煙,就像是失根的蘭花,雖然自由了,但卻有些無所適從。劇中的男女主角吳念軒與Laila Ulaou,也都褪去明星的光環,不但讓自己回歸為素人,也努力投入所扮演的角色,表現出樸實無華的底層況味。因此,用「斷指」借古喻今,暗指馬來人的排華情結,也預示了一凡決心遠離家鄉,而之後如願到了台灣,卻也只能長期的被打壓、被排擠。
為了還原歷史現場,除了盡量減少對白及過多的影像效果,也將拍攝場景拉到了馬來西亞北部的森林,正是馬共當年的活動範圍,同時刻意減低了畫面色彩的飽和度,影片中所使用的服飾、旗幟、敬禮手勢等,都經過詳加考證,原汁原味的呈現當時的社會氛圍。在離鄉背井的思念中,一株菠蘿蜜小樹苗鼓舞了堅苦卓絕的決心。
廖克發在訪彈中曾提到:「砍掉手指」在阿拉伯文裡意味著「被放逐的人」,在被家族放逐後遠離這個地方,永不回來。半世紀以前的參與馬來西亞共產黨的母親(陳雪甄飾)與兒子小菠(官佳賢飾)的森林游擊,之後又經歷了生離死別。
對於廖克發的深刻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。文:Lisa影評快遞 父子衝突、種族對立、顛沛流離、生離死別,躑躅於當下與過往的生命經驗,半世紀前的馬來西亞歷史,透過鏡頭的折射,將對世事的感嘆,對現實無奈,甚至帶有憤世嫉俗的情緒,全都在相濡以沫的情結中表裡交錯,在漂泊中尋求情感上的平衡。